我国创造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
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5月15日,在圆月映衬下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缓慢升空。
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5月15日,科考队员在查看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的升空实时数据。
5月15日,“巅峰使命”珠峰科考浮空艇综合科考队队长、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高晶,在浮空艇升空达到海拔9032米后流下激动的泪水。

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(5月12日摄)。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科考队员在为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加装载荷(5月12日摄)。
5月15日,科考队员庆祝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升空突破海拔9000米。
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
据介绍,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,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。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,将用于研究、追踪区域水循环,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。
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
5月15日,科考队员打开香槟庆祝创造大气科学观测纪录。
5月15日凌晨1时许,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。4时40分,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,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。
这是“极目一号”Ⅲ型浮空艇(5月13日摄)。